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原则通过,该规划将北京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同时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

四大发展目标: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新规划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充分发挥首都优势,进一步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弘扬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三大发展阶段:2008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

    北京未来发展的阶段目标,第一步:2004年至2008,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二步:2009年至2020,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步:2021年至2050年左右,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人口规模: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800

    到2020,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将占到450万人左右。到2020,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比例90%左右,城镇人口预计每年增加0.6%0.8%。期间还将引导人口在市域范围内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的产业和人口,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镇聚集。预计2020,中心城城镇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新城城镇人口约为570万人,小城镇组团约为180万人。在控制中心城规模的前提下,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内的人口分布。届时,中心城中心地区约容纳540万人(其中旧城约110万人),边缘集团约270万人,绿化隔离地区及外围约40万人。

空间布局:两轴两带多中心

    新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实施多中心与新城发展战略,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将全市各类分散的资源和功能整合到若干联接区域的交通走廊上,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
    规划中的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指包括怀柔、密云、顺义、通州、亦庄、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大兴的西部发展带多中心指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其中,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等8大城市职能中心区。

城镇结构:中心城新城

    在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北京计划形成中心城新城的市域城镇结构,其中重点发展东部3个新城。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包括原规划中心城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为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新城共规划了11,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其中,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是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将成为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交通规划:将建成570公里的快速轨道交通网

    预计到2020,北京市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每天5200万至5500万人次。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出行总量的比例,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北京将在2020年初步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届时,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多种方式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将覆盖中心城范围,并连接外围的通州、亦庄、顺义、大兴、房山、昌平等新城,最终形成19条线路、57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

城市环境:2020年生态城市成型

    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原则,将北京建设成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2010年以前为生态城市起步阶段,2010—2020年为生态城市成型阶段。规划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应建设地区,指导城镇开发,确保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人均绿地4045平方米

    北京将促进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即从传统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到2020,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绿地率达到44%48%;人均绿地面积404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18平方米。市域绿地系统由中心城、平原地区、山区三个层次构成。

市政系统:中心城实现燃气管道化

    供电———2020年全市用电量约为1100亿—1200亿千瓦时,将依托京津唐电网及华北电网,保障供应;

    供气———中心城及新城基本实现燃气管道化,保障液化石油气用量60—70万吨/年的需求;

    供热———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煤供热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20年清洁能源采暖供热量达60%以上;

    城市信息———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北京”,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水平。

城市安全:成立综合减灾中心

    将成立首都综合防灾减灾的专门机构及北京综合减灾中心。包括防洪设施保证防洪安全;完善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减灾体系;增加消防站点,加强消防水源建设,综合消防能力;完善人防工程配套设施,提升城市防空防灾能力,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符合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防空特点的控制与管理体系。

旧城保护:鼓励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按照新规划,北京旧城既要保护也要复兴。重点是合理确定旧城的功能和容量,疏导不适合在旧城内发展的城市职能和产业,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此外,还要积极疏散旧城的居住人口,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社会网络的改善与延续问题,提升旧城的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的素质。同时严格控制旧城的建设总量和开发强度。

基础设施:中水将成绿化等重要水源

   2020年全市城镇人均生活综合用水量标准为185300/人。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2020,中心城、新城区的雨水管道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污水总量约18亿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和新城污水量约16亿立方米。尽快配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回收利用系统,2020年全市污水管道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另外,建立中水回用系统,逐步使中水成为城市绿化、河湖生态、道路浇洒、生活杂用、工业冷却等主要水源。

点击下载全文/file/file/20140311/20140311093055_33395.doc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