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狩猎采集的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基于对自然的直接依赖,敬畏自然并依附于自然。桑蚕鱼凫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兴修水利,整修土地,发展生产,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育,不仅利用自然,也改造自然。到了近代的工业文明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起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反过来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衰亡,正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与否的写照。、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对生态文明的选择,就是人类在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下来的。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使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最高。
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典范。
正如巴里在《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一书中警示人们的那种:“如果我们要生存,就必须用生态学的思想来指导经济和政治事务。”我们所有的生产不能超越自然提供给人类的能力,人类所有的排放不能超越自然分解废弃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