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什么是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一、什么是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其中最重要的是: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二、国际产业转移概念

国际产业转移 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

1. 国际产业调整转移日益向高新科技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重心。同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等为生产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和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酒店业、交通业和通讯业等传统服务业,成为各自服务业发展的主流。< /p>

2. 国际产业间分工、国际产业内分工日益向国际产品内分工延伸,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日益体现为国际产品内工序环节的调整和转移

根据工序分工理论,可将价值链增值环节划分为技术环节、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国际产品工序调整和转移表现为:在全球的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转移;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在生产环节中由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转移。

3. 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日益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两大主要方向,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已然发起向发达国家的逆向产业转移

《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FDI流入为9160亿美元,其中流向发达国家为5420亿美元,占总量的59%,而且90%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流入FDI为1650亿美元,占总量的18%,其中65%属于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钢铁和石化等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已然发起向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西亚地区流入340亿美元,占总量的3.7%,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非洲为310亿美元,占总量的3%,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1040亿美元,占总量的11.4%,其中制造业占流入FDI的40%,服务业占35%,农业和采掘业占25%。

4. 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原有产业的整合升级和国际转移

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促使各国的相对技术优势发生变化,强化了国际产业的集聚效应,并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高度和虚拟化程度,新的产业不断出现,并促使原有产业在结构升级中整合、转移。

5. 跨国证券投资和并购日益成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主要方式,服务业外包发展迅猛

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方式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目前已分别占全球资本流动的75%和跨国直接投资的60%。服务业外包发展迅猛,联合国贸发会《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服务外包最多的是美国,约占全球项目外包市场的2/3,欧、日约占1/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印度、墨西哥、东欧分别成为亚洲、北美和欧洲的服务业外包承接中心。

6. 发达国家进行调整和转移的产业领域重点分明

发达国家均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在不同产业领域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中国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匹配:

1. 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一、二产业发展升级需求不匹配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但整体上还与其他新兴工业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与一、二产业发展升级需求不匹配。同时,从服务业内部增加值构成来看,农林牧渔服务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呈逐年上升趋势;地质勘查和水利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等呈下降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尤为滞后。

2. 我国产业发展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不匹配

从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比较来看,依据2005年数据:一是2005年国内可贸易品中(即国内产业结构),初级产品约占13.7%,工业制成品约占42.4%,而出口的初级产品在全部出口产品中只占6.4%,工业制成品占了93.6%,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严重倾向于工业制成品,且与国内产业结构不对称;二是在工业制成品内部,我国出口结构严重偏向于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两类,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我国出口产品的比重达到46.2%,杂项制品达到25.5%,而这两类行业在我国国内可贸易品中所占的比重仅分别为16.9%和3.2%。由此可见,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呈现“两张皮”现象,说明内外经济关联度不紧密 

3. 外资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外贸战略难以匹配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的主导产业,近些年在制造业和GDP中的比重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是,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来看,外资企业占较大比重。这样,国有或内资企业不能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微观发展主体中居主导地位,如何促使外资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向与中国对该产业的战略规划相匹配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难点。同时,外资(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中也占主体地位。这样,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中,虽然外资日益以加工贸易方式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该产业中高增值环节转移到国内甚少,国内工序仍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低技术环节,这也难以同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走向贸易强国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4.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待遇不匹配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将吸引外资作为主要的政绩指标之一,由此对外资的超国民优惠政策此起彼伏,大大增加了内资企业的竞争成本,挤占了内资企业在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以2005年分行业外资工业在我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来看,外资工业的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比重已逾30%,超过平均比重的行业有16个行业,尤其是在6个比重超过50%的行业中,除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外,其他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上述行业中,外资比重如此之大除其自身优势之外,超国民待遇“居功甚伟”。(来源:中经院)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