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探讨:特色小镇靠产业,产业集群形成核心竞争力!

摘要:产业集群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精”,即一个地方只专注于一业,集中的生产商能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也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共享和知识外溢。新思路快速的传播、接收、反馈等,使得交易和创新费用降低,慢慢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产业集群”成为热词,发展也相当迅速,它在集聚资源、节约成本、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积极效应,这也决定了它是产业转型发展、区域竞争实力增强的路径,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

      在特色小镇区域范围内,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培优养大,需要导入诸如招商开发、投资机构、服务运营机构及其资金资本、IP、人力资源等平台特色功能的服务,以及后续持续的经营发展辅导,以进一步挖掘产业内涵和潜力,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加速特色小镇的综合发展能力。

      因此,产业的发展对小镇至关重要!又为什么强调产业集群发展呢?

      产业集群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精”,即一个地方只专注于一业,集中的生产商能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也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共享和知识外溢。新思路快速的传播、接收、反馈等,使得交易和创新费用降低,慢慢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案例

荷兰花卉产业

      荷兰的花卉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因为它占据着世界花卉60%以上的市场,每年仅卖花的出口创汇就达50亿美元以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就是很难被模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发展花卉业,没有达到这种高度的原因。

      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不但拥有全球最好的、数百家世界知名的种子公司、种苗公司、包衣公司和几千个独立的花卉种植者,还有支持花卉业种植的配套产业,其中,包括花卉苗、灌溉和收获设备、包衣和标签的提供者,专业化的公关和广告公司,众多针对消费者和贸易商的花卉出版商。

      许多荷兰种苗公司仅郁金香就有高达上万甚至十多万的品种,通过高效的温控等现代生物高科技,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随时满足客户的一切要求,例如什么颜色、形态、大小和开花时间等。荷兰世界知名的拍卖场也使其花卉市场的价格比较透明,高效的运输系统使最远的客户也能在24小时内送达目的地。

      所以这些“软”“硬”条件才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卉王国。

诸暨大唐袜艺小镇

      浙江省诸暨县大唐的袜业产业集群位于诸暨中西部以大唐镇为中心的包括大唐、草塔、五泄、城关、青山、排头、安华等12个集镇的区域,是个以袜业生产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

      带动周边120个村1万多户农户和15万劳动力就业和收入,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生产48亿双,创产值90亿元,8000多家袜子生产企业。在横向上以袜业为主体,化纤、印染、印刷、包装多行业紧密结合,在纵向上包括以生产加工为主体,销售、运输、服务到最终的产品销售等10个环节。

      1000家原料生产企业、400余家原料供应商、300多家缝头卷边厂、5家印染厂、100家定型厂、300家包装厂、200家机械配件厂、600家袜子销售商和100家联托运服务企业。

诸暨袜艺小镇作为全球唯一的以“袜艺”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其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更具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特色小镇:广度与深度,规划体系中的建设重点

一、特色小镇:广度与深度

“特色小镇”——难以解释的新城市现象

      特色小镇实际上是一个新生词,新事物应该以新的方法论来进行阐述。众所周知,上世纪50年代,国际科技界涌现出第一代系统论,即:控制论、信息论和一般系统论。仅仅过了十年,即上个世纪60年代,第二代的系统就出世了,即耗散结构、突变论和协同论。但这些理论作为科学方法论仍然难以解释像特色小镇这样一类新城市现象。

      到了上个世纪末,第三代系统论即复杂适应理论(CAS)面世了,深刻揭示复杂经济社会体系运行规律提供了方法手段,也弥补了主流经济学的缺陷。用主流经济学来描述特色小镇是完全失败的,因为主流经济学将“特色小镇”看作是某类生产函数或“黑箱”,但用了复杂适应理论以后,情况就改变了。

      首先,复杂适应理论认为任何经济社会系统都是动态变化的。

      而且这种变化不仅是数量和参数上,它还涉及到如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所说颠覆性的创新。后者涉及技术、组织和经济结构等方面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色小镇经历了四种版本。

1.0版本

      即小镇+“一村一品”。当时的小镇是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基地。

2.0版本

      很快有了2.0版本,即小镇+企业集群。以浙江为主要发源地,该省大多数的小镇都有一个企业集群,而且这些企业集群所产的产品都能进入全球产业链,这也导致了浙江经济后来居上。

3.0版本

      上世纪末兴起的3.0版特色小镇,即小镇+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休闲、历史文化特色这一类的产业与小镇的迭加大幅度得到发展。

4.0版本

      而4.0版特色小镇,即小镇+新经济体,是特色小镇进入城市的新阶段,特色小镇以形态、产业构成、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重要手段。改革开发30多年来,特色小镇在中国大地上经历了四个版本的变化。

      其次,经济社会系统的变迁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特色。

      通过创新促使新奇性、多样性的产生,属演化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波特(Michael E.Porter)就提到特色小镇的问题,他在一本叫做《国家竞争力》的名著中写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常常不取决于宏观的数据,而决定于地理上不起眼的“马赛克”。就是指由企业集群形成的特色小镇。4.0版的特色小镇是当前的一个新奇事物,小镇内部新产品、新结构、新创业生态等特点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城市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公共品。此类特色小镇的新奇性体现为三种范式:

一是将原来没有特色的小镇改造成新奇的特色小镇;

二是在原有的单一功能区、空城里面植入特色小镇,弥补其原有的不足;

三是将特色不足的小镇,升级改造成为有新奇产业、新奇特色的小镇。

      由此可见:特色小镇之“特色”,应有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特色的“广度”,即小镇拥有多少种新奇的特色。

      第二个维度是特色的“深度”,即唯一性,指的是某个重要产业或者空间的特色,是否具有本地区“唯一性”,还是具有全省、全国或全球“唯一性”?如果具有全球唯一性的新奇——特色,那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了。深度和广度都是重要的体现。

      再次,强调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具体特征。

      这些复杂性是怎么形成的呢?因为在一座小镇中,各种各样的异质主体之间存在着非线性作用,甚至是无序的互动,因而会产生各种“隐秩序”,从而形成“特色”,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浙江省所有的特色小镇都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涌现出来的,但是它也有一些能够“确定”的东西,即它们必定存在“差异”、必定是“创新”、必定是“绿色”、必定是能够 “协同互补”,必定是“能体验”。小镇是人住的,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虽然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这五方面却是清晰“确定”的。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组织的各种复杂性是因为它是由不同的异质主体的变异性、主动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共同产生涌现形成的。

      在4.0版的小镇里,产业和空间的活力源于其个体的自适应性所形成的自组织性,整个小镇就相当于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所以建设一千个特色小镇,至少要用一千个以上企业的力量自上而下涌动来推动特色小镇的诞生和发展。

      政府管理小镇,首要的工作是要防止一哄而上;政府要激励企业去创立小镇,而不是取代,更不能取代企业家的功能;政府对小镇应该是简政放权,而不能专权繁政;政府应该是为小镇护航,排除一些利益集团和旧体制的干扰,而不是包办取代;政府要对小城镇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再行奖励,而不能刮风,只有政府有能力刮风、搞大跃进。

二、特色小镇规划体系的建设重点

      特色小镇建设目前持续受到各界关注,掀起了建设热潮,如何建设好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成了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那么,特色小镇规划到底是什么?

      特色小镇规划是集小城镇适用的产业规划、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规划及风貌设计、基础设施规划、文化挖掘研究、旅游规划、新技术的应用、体制机制创新和规划建设管理的行动计划为一体的综合规划,并在空间落地;

      是策划、产业、文化,在空间关系上的反映;

      是和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注重空间或产业等几个方面不同的;

      是全新的、不一样的规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规划;

      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综合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不能也不宜叠加在一起的建设指引规划。

一、特色小镇规划体系

      特色小镇规划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个定位策划+5个专题研究+2个提升+1个空间优化落地。

      1个定位策划:根据自身的基础,抓准特色,明确特色小镇的精准定位,进行充分的策划来支撑特色小镇发展。

      5个专题研究: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发展;

      2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

      1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以上主要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特色小镇规划体系,系统解决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其中每部分的内容的关键又各有侧重。

二、特色小组建设的关键之处

1.根据资源禀赋做好精准策划

      根据区位等资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自身特色,组织好,精准定位。对小镇名称、组织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融资模式等内容进行明确定位和策划。

2.坚持精选产业、项目落地的理念

      传统的城镇规划是留足城镇的发展空间,不以产业为重点;这次特色小镇规划要以产业为重点,特别要突出产业选择。

      产业选择主要是结合传统产业,发展适合小城镇的产业,小城镇适合的产业往往是传统加工业、高新研发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不发展不适合小城镇的大规模制造业,在产业选择上还要考虑聚集人气的项目。

      重点项目落地。找到有基础的产业项目,做精做强,在空间上落地。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建设时序都要落地,在图纸上都要标注,并且这是特色小镇规划的重点内容。

3.注重营造美丽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传统小城镇规划重视发展空间,对风貌考虑不足,不重特色。特色小镇规划既要考虑美,重视风貌,还要考虑特色,既要考虑空间的精准,又要注重美的营造,要注重打造有特色的人居环境,不能千镇一面。通过特色风貌,体现更高层次的追求。

      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编制特色小镇城市设计或风貌设计专篇,对老镇区的外部环境、整体格局、居住街坊、商业服务、街道空间、建筑风貌、绿地广场等风貌要素提出提升方案。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符号、材质的提炼和应用。

4.规划复合高质量的设施服务并辐射周边

      传统规划注重量的发展,忽视质的提升;更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解决有无问题,忽视服务水平的高低;特色小镇规划注重高质量的、复合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要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基于服务圈的理论配置,要小而综,适合小城镇特点,达到一定标准,并辐射周围乡村和地区。

5.注重传承和发展文化,使小镇富有内涵和魅力

      特色小镇不仅要有特色还要有文化,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要建设有品质,有内涵,有吸引力,要建设成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空壳。挖掘、传承、发展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文化要有历史、有人物、有故事,要鲜活。挖掘和整理后的传统小城镇文化要在空间上予以体现,要提供文化场所,要在建筑、雕塑、小品、题匾、园林上予以反映,形成新的城镇“八景”。还要不断结合当前的形势归纳和总结,传承并形成当前的文化。

6.通过旅游和休闲加强小镇的活力和人气

      传统小城镇规划重视硬件的规划并不注重活力等软件的打造,特色小镇规划需要集聚人气和创造活力。

      有条件的可通过旅游的方式提升吸引力,旅游设施、旅游线路都要有所规划;旅游项目要注重中低端消费,考虑聚集人气项目,比如夜宵一条街、跳蚤市场等;北方地区要有冬季的活动场所,南方地区要有雨季的活动场所;增强活力,积聚人气,防止鬼镇出现。

7.注重绿色、生态、智慧等时代理念的应用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