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浅析

导读: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因此,运用互联网思维研究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我们从分析制造业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等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了推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思维的定义

      互联网思维用当下热门的词汇来说就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制造业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发展日趋完善,互联网渐渐由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互联网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大有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形态正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方向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协同的社会分工为“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网络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导向,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换挡提质,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三)研究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很强的生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意义重大。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以弱化差异性、强化同质性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以追求更高效率为目标,追求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当中,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单线的,即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能力,用户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之前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得积极参与,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使得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然而,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传统工业化思维为主导,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应用层面到深入融合并改变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旧制度和新时代在企业家身上难免会形成观念的错位。

(二)对于“互联网+”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一是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盲目地去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特性结合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部分制造企业只是简单追求形式,认为触网就灵,比如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业务、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不能把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用于科学决策的支撑,还是延续过去模糊的、定性的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难以切实为转型升级服务。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付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首先,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我国制造业的各类产业仍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消耗却没有减少,在很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依赖先进国家,出口的很多产品都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润靠的是廉价的加工费用。随着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其次,成本上升,人才缺乏。随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加上现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也随之升高,与那些低成本产品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最后,创新能力欠缺。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或者加工产品。很多企业在最开始创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产品来获得利润,对产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一方面没能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外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的发展依赖外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基础

      “互联网+制造业”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在“互联网+”时代核心体现,是将互联网作用于制造业价值链每个环节,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作用于整个制造业领域。“互联网+制造业”每一个环节将都是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展开的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处理、智能决策为制造业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物联网、传感网等感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制造业生产过程网络实时监控和调节;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满足了海量工业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柔性化生产为核心

      柔性化敏捷生产是指生产商能够应对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规模,及时有效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客户需求变化迅速,企业能否赢得市场,快速创新、快速供货等响应市场能力无疑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效应更大。柔性化敏捷生产模式下客户需求能够有效实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将客户需求与制造业生产、运作、人员、设备、营销等方面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创新使用使企业能够根据客户订单与市场需求迅速组织生产。“互联网+”为企业通过小批量订货来试产试销,了解市场需求提供了平台。“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可让企业对市场消费者需求偏好进行精准预测,并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建立生产商与与销售商、电子商务买家之间动态补货ERP系统。

(三)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主攻方向

      “互联网+制造业”以信息、数据资源为要素智能制造,重点在于将以互联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各环节结合起来,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应用体系。智能制造本质就是实现制造业由资源驱动型向信息驱动型转变,实现企业、工厂、车间机器设备、人与互联网互联互通,实现制造业生产制造绿色化与服务化,推动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相互融合。综合考虑制造业生产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及以互联网为工具、通道服务型制造业是“互联网+”时代制造业模式发展重点与方向。

四、“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一)“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生产模式创新路径

      消化基础,掌握新技能同步推进。在互联网为代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掀起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为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先机加快变革,改造升级。美国制造业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互联网技术发达优势。德国制造业基础雄厚,制造设备技术水平高。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是大而不强,在工业2.0,工业3.0时代处于落后地位发展缓慢,没能获得发展先机与核心技术。无疑工业4.0时代是我国抢占制造业发展制高点平台,但作为基础工业2.0和工业3.0技术也是绝不可缺失的。因此,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我国经济基础,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制造业必须走补课、消化吸收工业2.0、工业3.0、学习、掌握工业4.0的并行发展道路。

      “个性化”和“规模化”相融合。传统工业时代,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企业大多按照自己生产能力与规划大规模生产,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消费属于被动型,没有自主选择空间,只能在给定产品中挑选自己中意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规模化生产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对生产者而言规模化极易造成企业产品过剩。“互联网+”时代,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制造业生产各个环节与市场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柔性化敏捷生产。新信息技术运用使企业有能力更加精准预测市场需求量,使供应链各环节高效运转,实现个性化产品规模化生产,即“个性化”与“规模化”相融合。这种创新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升级—保留大规模生产低成本优势,同时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生产更加灵活、高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告别“微笑曲线”,重新审视“武藏曲线”。过去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企业都致力于向微笑曲线两端研发与销售攀升,希望通过高新技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时代,我国制造业应告别过去备受关注“微笑曲线”理论,重新审视武藏曲线。武藏曲线是一条与笑曲线相反拱形曲线,该曲线指出制造业利润最丰厚的地方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研发设计与销售服务次之。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统意义制造业整个分工、生产与销售环节。“信息共享、网络协同、互联互通”等使得制造业整个环节都与网络互联互通,整个价值链也发生颠覆性改变。个性化定制不仅使客户获得了研发设计环节主动权,同时也弱化了价值链后端销售环节,“制造生产”环节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率最高的环节。被众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奉为经典“微笑曲线”在“互联网+”时代已发生颠覆性改变,不再适用。“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然告别“微笑曲线”,重新审视“武藏曲线”。


图1:武藏曲线

(二)“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营销模式创新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生产方式,产品质量需要创新,营销模式也需要进行革新。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体验价值”—精神文化消费,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为特征的体验经济到来,使“体验”成为企业新价值源泉。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个性化体验经济营销环境新变化、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企业必须创新营销模式。

      营销理念—增强客户体验。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微博、微信、QQ、官方网站等工具,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努力贴近客户,了解、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增强客户体验,进行“情感营销、口碑营销”。互联网时代,信息、高新技术传播速度惊人,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营销活动重点必须以市场、客户为中心,甚至先于客户发掘出其购买和更新产品愿望;

      营销手段—网络、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广泛渗透,移动终端快速普及,催生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营销手段,从而使得制造业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单一线下推广模式,变成线上线下相互交叉全方位网络营销模式。电子商务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实现了双向、实时沟通,极大增强了市场公开性和透明性。总之,互联网兴起带来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出现将彻底改变我国整个制造业价值链新信息化解决方案。“互联网+”时代,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基础平台,必须掌握电子商务、工业APP、移动社交营销等互联网服务;

      营销重点—C2B,客户参与、互动。互联网时代,未来整个世界必定是由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必定是以用户改变企业C2B为主而不是企业改变用户B2C。网民觉醒,网络技术迅速传播及其与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电子账户与网络银行等支付手段发展促使C2B成为一种逆向新主流电商模式。C2B主要环节包括:需求—聚合—要约—议价—成交。从网站拼团阶段到团购网站阶段再到个性商品阶段,C2B模式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客户为中心个性化定制,扩展了企业发展空间。未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个过程都需放在C2B模型中予以整体思考。

(三)“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路径

      “互联网+”实现人、机器设备、互联网互联互通,数据、信息成为最重要资源,原先垂直化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许多中间管理层次因此只能弱化而被压缩或取消,整个制造业组织管理体系呈现扁平化。相比过去,这大大提高了制造企业运行效率,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成为新时代制造业组织管理新模式,成为未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方向。制造企业内外部组织急需借助互联网从过去垂直变为扁平,有形变为无形,有界变为无界,从而使整个组织体系得到极大简化,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转型、升级制造业。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