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互联网+”赋能于农的创新实践——以微信为例

摘要: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使“互联网+”迅速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使“互联网+”迅速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发展方式上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渗透也在发生转变,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极大地盘活和繁荣了农村市场。

2013年,“大米哥”栗富军依靠微信朋友圈,在三个月内卖掉了大约10万斤栗米,价值接近200万元;2014年,“道米”平台推出新米预订服务,稻子还没播种,接近100公顷的“稻花香”就被抢先预订;2015年,黑龙江互联网农业品牌“小饭围”五常稻花香米的首次网络众筹上线不到一天,就有一款产品被抢购一空。一粒小小的大米,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因利润偏低和安全问题越趋低迷,却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洗尽铅华、脱胎换骨,掀起了一股新的风潮。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中国农业经济正处在重大转型与变革的前夜。

移动互联时代,数字成本降低惠及了更多不发达地区,扩大了数字技术的扩散半径。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1.5%。其中,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率第一,比例为87.2%1。微信作为用户数最多的社交平台,在三农中的应用日益深入,从工具到平台,从信息到服务。本文将以微信为例,讲述“互联网+”赋能于农的创新实践。微信不仅通过打造个人品牌、融入城市生活来实现其在农民中的应用,更是在农村治理与发展现代化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类型一:微信在农民中的应用 

随着微信在农民群体中的日渐普及,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工作和生活边界不断拓宽。据微信在四、五线城市27-28%的渗透率推算,使用微信的农村网民已超过5400万。另一方面,农民工把微信当作是一种通讯工具和连接器,通过微信连接和留守人员之间的感情,也让自己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打造个人品牌: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很多新农人依托微信打造个人品牌,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发家致富。公众号“诸暨农业”推出“每日一助”特色活动,每天推出三款特色农产品,展示图片并写下一小段介绍并留下生产该产品的农户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融入城市生活:目前,我国共有2.74亿农民工,其中4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了58%。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互联网等新生事物接受度较高,更渴望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通过调查,有96%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微信、QQ等社交网络对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帮助很大。通讯、学习、娱乐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微信上使用最多的前三大功能。微信成为农民工在城市拓展新的交际圈的重要路径,平均有43%的朋友是入城后新结识的朋友。使用社交网络的农民工有81%对城市生活更加满意,远高于非社交网络用户63%的满意度。

类型二:微信公众号平台在农村治理中的应用 

PC时代,受限地理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大量政务和民生服务难以下沉到乡镇一级,数字鸿沟现象明显。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民生微信应用的普及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城乡之间在政务上的数字鸿沟。微信为地处偏远的农村提供了与发达先进地区同等的创新条件,增加村务的知晓率、透明化和村民参与度, 即赋权“最后一公里”。2015年,乡级部门开设的政务民生微信增幅超过70%2。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对外传播乡村文化:低门槛、用户量大等优势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众多新农村对外传播宣传的首选平台和名片。例如,为加强对宁乡文化和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打造时代“新农人”,湖南省宁乡县于2015年6月开设“大美宁乡”公众号,通过优美的图文形式,对外展示宁乡的风土人情,传播宁乡之美。公众号运营半年,活跃用户数约4.5万,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均过万,远远领先同类公众号。

对内做好村务治理,提高在线服务能力:随着政务微信的日益渗透,越来越多的村委会把通知下发、办事指南、公共事务意见交流等村务活动,以及计生卫生、新农合、新农保、派出所户籍等公共服务延伸至微信公众号平台。村民可以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接收微信平台的消息,还可以随时查看办理各种手续的相关政策,部分服务甚至可直接在线实现。

政民交流互动,收集民意:微信公众平台提高了农村事务的知晓率,也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有利于民情收集。例如,鸿山镇伍堡村委会每月都会在微信上收到村民对村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汇总的意见和反馈情况在微信上公开,极大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围头村根据公众号收集到的来自游客的反馈和建议,创新了首个民宿试点、战地食堂等多个旅游产品,有力地提高了景区的吸引力。据统计,当年来围头湾的游客总量达到75万人次。

类型三:微信公众平台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

靠经验种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正在远去:微信通过服务号和订阅号实现了农民与专家、农民与市场的连接,逐步形成了集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宣传、农资信息查询和农业生产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移动服务窗口,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微信点对点、强互动的传播特性,更能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的需求。公众号“临安市农业局”为农户提供病虫情报,帮助农户及早防止虫害的产生。公众号“浙江海洋与渔业”为渔民精选了行业的前沿信息进行推送并进一步为其提供“明日海况”的信息。

在农业流通中的应用:传统模式下,农民一般通过设摊和外来客上门收购的形式销售,销售不稳定,有时甚至滞销。而公众号自媒体与电商结合的运营模式,可以帮助农民在传播品牌的同时建立消费者圈子,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以口碑促发再消费,成为农产品进城的重要线上渠道。公众号“浙江农业”通过专栏“名优汇”向关注用户推荐浙江各城市在农业博览会上的金奖产品。淳化县红杏种植户张兴成在红杏成熟前通过在微信上预营销,在微信上卖出了全年40%的红杏。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