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山西省“一煤独大”产业特征的原因分析

摘要:“一煤独大”是山西省的经济特色,也是造成其资源型经济困局的主要原因。这个局面的形成,既有政策原因,也有市场原因。

    “一煤独大”是山西省的经济特色,也是造成其资源型经济困局的主要原因。这个局面的形成,既有政策原因,也有市场原因。


    198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题为《尽快把山西建成强大的能源基地》的社论。针对当时山西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而产量只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情况,《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说,“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又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具有大规模发展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如果把邻近的内蒙古准格尔和陕北的煤炭资源通盘考虑,则发展能源的条件更好,完全有可能建成我国最强大的能源基地。” 1980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计划纲要》(草案)并报请中央批准。由此,开启了一个对山西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能源基地建设时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的轻工产品很多,而且比较有名。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到了市场经济较为完善以后,这些产业都被挤垮了。在一段时间内,除了挖煤别的就看不到了,山西进入煤炭小循环的误区。

    1993年,山西省把调产(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提了出来。但直至1999年,山西省的调产开始了实质性的启动。这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市场出现了问题,山西经济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1999年山西全省的财政收入出现了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低于全国3.8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滑至倒数第一。当时煤炭、电力、冶金产业经营困难,出现了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的强烈意愿。与此同时,中央调整了山西的主要领导,这也为调整产业结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1999年12月的中共山西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上形成了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决策。这一产业发展思路一直保持到2002年上半年。200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市场好转,煤炭挖出来就有人要,基层自然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尽管山西省委、省政府还是保持原来的调产方向,但随着下级执行部门开始出现问题。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没有显著成效。至今,在很多县、市,财政收入的30%甚至40%都来自煤炭产业。

    综合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上级部门政策在推动山西省成为煤炭基地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后期,资源优势以及煤炭市场的繁荣是山西省产业“一煤独大”的催化剂。煤炭产业能够带来巨大利润,导致大量资本流入,降低了其他产业的投资额。原来一些非煤产业投资减少甚至完全退出,以致非煤产业的萎缩,从而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特点。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