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产业园区困惑重重下的转型思考

导读:无论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口,还是在城区主要路段,电子显示屏或巨幅广告牌上,都打出了“××工业园欢迎各地企业投资建厂”、“××工业园隆重招商”等大型广告。

无论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口,还是在城区主要路段,电子显示屏或巨幅广告牌上,都打出了“××工业园欢迎各地企业投资建厂”、“××工业园隆重招商”等大型广告。

截至2013年底,全国拥有482家国家级工业园区,其中高新区114家、经开区215家、出口加工区63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6家。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的GDP合计13万亿元,占全国GDP1/4;合计工业总产值35万亿元,超过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合计上缴税收为2万亿元,占全国上缴税收的近1/5

1984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建园为标志,中国工业园区建立迄今已30年。30年之后,产业园区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一、产业园区面临的困惑

困惑1:地方债收紧,上游被卡住脖子

20149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中明确指出,第一,地方债务要锁定存量,只减不增;第二,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并进行财务公开;第三,拟定偿债顺序,相当于为地方政府资金建立财务制度。

该文件的出台,为地方负债开发土地的模式带上紧箍咒。因为对于开发区来说,其原有的开发模式是以政府为担保,负债经营、滚动开发,而43号文的出台,相当于切断了这一模式的资金循环链。

困惑2:外企迁华退潮,考验内生发展能力

根据统计,1996年,全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近百余个,省级开发区四百多个,其他乡镇级开发区则有近万个之多。因此,开发区的资金大循环模式不断在各地复制上演,财政压力陡增,相关的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问题也一一突显。2003年,中央政府对这股热潮进行了整顿清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全球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迁移的浪潮逐渐退去之后,招商引资遂成无源之水。与外资产业向中国迁移放缓相对照的是,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的越南、缅甸、孟加拉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迁移。

以产业迁移的风向标轻型消费品制造业为例:越南在2011年取代中国成为耐克的最大生产基地,阿迪达斯2012年宣布关闭在中国的唯一工厂。电子制造业巨头三星,也在2014年春天开始在越南建设其最大的手机生产工厂,预计2015年三星一半的手机将出自“越南制造”。

在此背景之下,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模式显然难以为继。而误判形势、未能预估到产业迁移浪潮退潮的一些开发区,则陷入沉重债务泥潭中难以自拔———唐山曹妃甸即是其中的典型。

我国工业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国内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造成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助长了工业园区粗放型发展。

二是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较弱。园区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不多不深,产业链分工很少,企业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或者只是在低层面、低水平上进行,园区无法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困惑3:一方面空城现象日益显现,一方面土地制约发展

一些在开发区建设热潮中诞生的开发区,实际上并未将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而是大肆圈地,兴建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再以政府财政为担保贷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招揽能快速看到效果的房地产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等。结果是,开发区内越来越多的楼房、工厂拔地而起,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空城诞生,更有大量土地荒废,最后地方债务高筑。

粤东某县级市或许就是一个“范例”。据媒体报道,近几年,这座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正力图将位于原县城南面的东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当地新城区,而引入房地产开发商,则被视为拉动新城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新区里已经建成的高层商品房楼盘大多是夜晚灯火阑珊、白天车马稀少的“空置楼”,以距离该县政府办公楼仅五分钟车程的“某某凤凰城”项目为例,虽然2012年就开始销售,但直到如今,该楼盘的5幢高楼晚间亮灯的房间也寥若晨星。

而在天津南港工业区,却出现了另外的问题,土地问题成为了制约南港工业区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该工业区东区项目用地告罄,西区也已基本摆满项目,除重化项目外,其他主导产业项目用地非常紧张。

造成开发区土地利用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以及工业投资项目质量不高等。

困惑4:“招工难”“用工难”人才不足成普遍问题

目前诸多工业园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伴随而来的用工量也显著增加,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凸现。“用工难”问题已影响了产业园区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步伐。由于招工难,达不到用工要求,导致部分企业不愿进驻园区的案例屡见不鲜。

例如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工业区一直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优势所在,也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工业区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和活跃,人才、智力、技术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却存在不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待加强。

困惑5:园区在建设中不计资源环境成本,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配套支撑体系不健全,在片面追求GDP的影响下,部分工业园区在建设中不计资源环境成本,追求短期利益,以致引发环境污染备受诟病。

中华环保联合会2010年对18家工业园区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包括国家级园区2家,省级7家,县市级9家,18家工业园区均存在污染问题,其中水污染100%;大气污染14家,占78%;固体废弃物污染3家,占17%

长期重经济轻环保的做法,早已使工业园遍体鳞伤。要解决园区污染的问题,须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园区污染治理和环保管理,两手都要抓。

二、聚焦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2002年国土资源部清理整顿工业园区以来,全国8000多家园区被砍掉6000家,使得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向中等及以上城市聚集,传统的低成本、落后产业园区开始向高新科技和国家化道路转型。

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也表示,在当前土地和人力成本齐上升的背景下,低成本发展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这一背景下,需要通过选择产业、释放农村集体土地、园区民营化、扶持中小企业、园区国家化、智慧化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

产业园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院建议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突出质量效益。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进一步深入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同时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延长和价值链的升级。坚持政策正向引导和要素反向倒逼并重,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找准转型升级突破口,做大存量,做优增量,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二是突出生态环保。坚持改造与提升并举、监管与规范并重,严格执行新《环保法》,排水、排污、供水等各类管道及污水处理厂充分使用。聚焦到根源,合理选择工艺首当其冲。针对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复杂、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污染负荷排放强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综合考虑处理工艺的选择,避免出现处理量不足、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而针对园区环境治理特殊性,还应加强商业伦理的建立,力争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三是突出有效投资。坚持把空间拓展作为“项目落地”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实施精准招商做优“增量”,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同时,做好产业链研究,多引进产业龙头项目,扶持潜力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落地企业间建立有机联系,形成集聚效应。

四是突出氛围营造,以环境优化保障转型升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企业监管机制,规范企业发展行为,强化安全生产,合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园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